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参访泉州中院“法映刺桐”宋元法律文化展馆
更多法院资讯、立案查案小程序
敬请关注!
11月13日,泉州市学生记者团40名来自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、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小记者们走进泉州中院,参观“法映刺桐”宋元法律文化展馆,感受宋元泉州法制文化的魅力,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小记者们了解了市舶司的职能、市舶法的作用、船舶和人员的出入境管理程序,在海贸规则街里赏玩“珍宝”,在契约区徜徉,在司法制度区旁观蕃长审理案件“以牛赎罪”,趣味满满的参观活动让小记者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,纷纷将参观学习的感悟体会记录在自己的采访本上。
“原来我们泉州这么美好,我更爱我们的家乡泉州了!”一个小记者在参观完开心地说道。展馆里面一张张图片、一个个场景、一段段文字,为小记者们阐述了宋元泉州的盛世繁荣背后的法律奥秘,也让小记者们读懂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。
宋元泉州的法制文化
小记者 王嘉欣(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五年级)
“
走进庄严肃穆的展馆大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元泉州海外交通线路图,单这图就震撼到我了。我满怀欣喜地戴上耳麦,瞪大双眼,集中注意力地跟随讲解员,生怕漏掉每一个精彩的细节。
在讲解员的介绍中,我们认识了中世纪西方四大旅行家马可·波罗、伊本·白图泰、鄂多立克、马黎诺里,他们笔下的泉州是如此的繁荣,是那样的美丽,我不禁为自己身为泉州人感到无比的骄傲。随后,我们通过许多古代的法律案件,知道了市舶司、蕃学等机构的职能,了解了宋元泉州法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,以及泉州法制文化的历史轨迹和独特魅力。这一次活动,让我更了解泉州,也更爱泉州了!
(指导老师:黄颖红)
苏轼判案
小记者 曹海鑫(丰泽区丰盛实验小学四年级)
“
讲解员告诉我们,苏轼不仅是诗人,而且还是个大法官,他任杭州知州期间,就曾撰写《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》《论高丽进奉状》等状文,请求对违法海商贸易进行严厉惩处。这个知识点让我们喜出望外,没想到大诗人苏轼和泉州有着如此渊源呢!
紧接着,讲解员带我们认识了古代商人们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,比如《元丰市舶条法》《至元市舶则法》《廷祐市舶则法》。当时泉州海外贸易发达,外国商人来到中国卖东西或中国商人到外国经商,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,不能卖违禁物品。不仅如此,古代人经商也需要签“契约”的哦,这跟我们现在的合同是一个道理。
(指导老师:杨丽辉)
蕃商在华守规矩
小记者 徐一鸣(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五年级)
“
在“东去西来,多元融合”单元,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宋元时期蕃商在华生活的场景。政府在面对接踵而来的蕃商时,充分尊重他们的习俗和信仰,然而,在衣食住行、婚姻继承、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关规定。比如,在华长住的蕃商必须穿汉服;作为蕃坊的领袖蕃长由蕃人中推荐,必须穿中国官服;如果想娶我们国家宗室女子,至少要有两代人在此定居,而且婚后生下的儿女不能带离中国。
活动中,长期困惑着我的一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,那就是古代人是如何前往他国的。原来古代人外出主要靠船这一种交通工具,为此他们会在出发之前举行祈福典礼,希望大自然能保佑他们一帆风顺,让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。
以牛赎罪
小记者 宫雨露(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四年级)
“
活动中,一个以牛赎罪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。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,外国人来到泉州,他们只能在国家划定的范围内居住,还需要接受官府的统一管理。两个外国人打架,并告上了官,依照法律,犯错的那一方应当接受相应的处罚。可是那位先动手的外国人牵着一头牛送给了挨打的外国人,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。当时主管的官员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,犯错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,他们每次都以牛赎罪,这样的犯罪成本太低了。经过调整,后来,一旦有外国人干违法的事,主事官员就依照法律给他们定罪并作出惩罚,有效减少了违法行为的发生。
供稿:陈静岚
▼
分享、点赞与在看
让生活更好看,戳戳戳↓↓↓